打字慢,有病情

当前位置:首页> 疾病知识 > 水产疾病 > 虾类常见疾病与防治
虾类常见疾病与防治

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引起的,虾类也不例外,引起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。病原生物。包括病毒、细菌、真菌、原生动物及大型寄生虫等。病原生物是疾病发生的首要因素,但仅有病原生物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,能否致病要视这些病原生物存在的状态、毒力及量的多寡。

某些寄生虫或真菌在生活史中的某-个时期较易侵 人虾体。同样的一种细菌,有的具有毒力,有的则无毒力,某些细菌毒力的强弱与其是否具有荚膜有关,具有荚膜的毒力强,反之则弱。在量的方面,-般而言量少时不一定能引起疾病,当量达到某- -程 度以上时才有致病力。

宿主(或寄主,即虾本身)。疾病的发生与寄主的健康状况或其他客观状况有关,主要包括虾的大小及性别、遗传、营养及免疫等。例如有些疾病只发生在虾卵及虾的幼体,而有些则只发生在成虾。同种虾在同样状况下对同一种病原具有不同的抵抗力,有些个体抵抗力强,而另外- -些个体则抵抗力弱,抵抗力弱的虾就容易得病。


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也会引起某些疾病,如缺乏某种维生素可引起虾体机能障碍。同时,本身具有免疫力的虾也不易得病。环境因素。环境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虾类产生不利影响,如水温、溶氧、pH值、盐度、光照、透明度、水流量、放养密度和有毒物质等,超越了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就能致病。日常管理。日常管理不当,操作不小心,对于虾抗病力的强弱、虾池环境条件的变化、病原体的繁殖与传播都有很大影响.。如虾苗的放养密度,饵料的质量与投喂量,日常操作管理不适当或滥用药物,不经常进行水质、病害监测,未能及时发现问题,延误了防治时机等,都可能促使疾病的发生和蔓延。

预防方法:将病原生物杀死或除去是预防虾病*根本的方法,也可切断病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接触。另外,也可增加养殖虾群体的抵抗力或以育种原理培育抗病力强的虾体。同时,可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,对运输的活鱼、活虾进行严格的检疫,避免病原体的进人,再就是要加强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。在同样状况下对同一种病原具有不同的抵抗力,有些个体抵抗力强,而另外- -些个体则抵抗力弱,抵抗力弱的虾就容易得病。

1、病毒性病

病原:已知的病毒性病有6种,其中对虾杆状病毒、斑节对虾病毒和中肠腺坏死病毒等,是目前危害较严重的病毒。

病状:感染了病毒的虾在潜伏期症状不甚明显,一旦环境条件恶化,虾体抵抗力下降,即引起急性发作,可在2~3天内出现暴发性死亡,病虾初期不摄量,活动力下降,反应呆滞,有的虾体呈暗红色,肝胰腺萎缩或肿大糜烂。受病毒感染的虾还容易发生多种合并性疾病,危害*是并发细菌性病。

防冶:目前无*药,只有采用上面介绍的综合预防措施,才能有效防止对虾病毒病。

2、红腿病(红肢病)

病状:附肢变红,头胸甲鳃区呈黄色,病虾缓慢独游,无方向性,食欲明显减退。

防治:保持良好的水质,少投或不投降活饵料,投全价配合颗粒饵料,定期(每10~15天)每亩泼酒

生石灰5~10千克,发病虾池泼酒1克/应方米漂白粉,投喂虾康(复方中草药)散剂,每千克饵料添加量为20~30克,5~ 7天为1个疗程。

3、烂眼病

症状:病虾呆滞,伏于池边或草上。眼球肿胀,溃烂,甚至脱落,肌肉变白。

防冶:用0. 3~0.5克/立方米富氯或1克/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。每千克饵料添加10克虾健康1号制成药饵投喂5~7天。


4、烂鳃病

病状:病虾鳃部变肿,呈红色或黄色,有糜烂现象。

防治:大量换水,用0. 5- 1克/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酒,每千克饵料添加10克虾健康1号制成药饵投喂5~7天。

5、红鳃病

病状:鳃部红色。.

防治:换水,每千克饵料加2克氯霉素加2克氨霉素或3克土霉素,用0.3~0.5克/立方米富 氯或1克/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酒。

6、褐斑病

多由外伤感染引起。弧菌、气单胞菌、假单胞菌等均可引发。

病状:甲壳逐渐变软,出现黑褐色溃疡,食欲减弱。

防治:换水,使用孔雀石绿和福尔马林(混合疗法), 0.1克/立方米孔雀石绿和25克/立方米福尔马林混合泼酒,投药后第2天进行常规换水,池内要进行强烈充气,至药液呈现的绿色完全消失为止。

7、白斑病

引起该病的原因尚未查明,有认为是弧菌感染,有认为是真菌感染,也有认为是饵料霉变或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。

病状:早期行为异常,外观头胸甲、腹甲内侧出现白班或黑斑,后期行动呆滞,慢游或伏于池边。患处下的组织常有炎症,多死于深水中。

防治:治疗该病尚无有效药物。用0. 1克/立方米孔雀石绿与25克/立方米福尔马林混合药浴有一-定预

防作用。在饵料中添加0.3%~ 0.4%水产专用维生素c投喂, 10天为1个疗程。

8、固着类纤毛虫病

病原:聚缩虫、单缩虫、钟虫、累枝虫等。

病状:在体表、鳃上附生,如在鳃上有大量附生,影响鳃的呼吸功能。

防治:换水、增氧,降低水的有机质含量。茶籽饼浸液全池泼酒,浓度为10~ 15克/应方米,促使对虾蜕皮、蜕皮后换水。

9、营养与环境引起的病害

由于营养不足引发的虾病目前出现的不多,且发病较缓慢。症状一般不太明显 ,只有维生素c缺乏病

黑死病的症状较明显。病状为胃壁、后肠壁、鳃、体节、附肢节膜处黑化。

防治:治疗和预防该病,主要是注意饵料的质量,并在饵料中加入水产专用维生素C,每千克饵料加3~4克。



此文关键词:虾类常见疾病与防治  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  • 联系人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微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