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气温升高,气温温差也比较的大,细菌病毒,寄生虫等也比较容易滋生,牛流行性感冒、瘤胃臌气、体表寄生虫病、犊牛腹泻、牛肺疫(牛巴氏杆菌病)等疾病是牛纯净比较容易激发的疾病,养殖户门一定注意防范!
流行性感冒:
1.病因:主要是气温多变,突受寒冷侵袭所致。
2.症状:精神沉郁、时有流泪、鼻流清涕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,少见甚至不见反刍,体温有时高达41°C以上。
3.治疗: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。可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液或30%安乃近液20~40毫升,每天1~2次。为预防继发感染,在使用镇痛剂后,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没有减轻时,可适当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。
4.预防:除加强饲养管理外,应防止天气突变时,家畜受寒,做好防寒保暖工作。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,并多供给温热饮水。
瘤胃臌气:
1.病因:主要是牛采食过多易发酵的饲料的所致。饲料在瘤胃内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,影响牛的反刍及嗳气。同时一些牛的其他疾病也会继发瘤胃鼓气。
2.症状:反刍停止,拱背,头常弯至腹部,腹部迅速膨大,左边最为显著,呼吸困难,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,急性的有发汗、惊恐、不安等症
状,重病的行走摇晃或突然倒地死亡。
3.治疗:①大蒜20克,捣碎,加食油5克,醋15克,混合- -次灌服;②在牛口中横放湿木棍,让牛舔食,同时用一根竹杠,从牛腹下伸过,两人分两边握住竹杠在牛腹下慢慢滚压,帮助牛排出气体;③急性瘤胃臌气,应在左侧肷部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,排气不宜太快,以免引起急性脑贫血。
4.预防:不要喂给发霉的饲料,不要一次给牛吃过多的嫩草,尤其是豆科牧草,在放牧前,可喂给适量的干草。
牛体表寄生虫病:
1.病因:主要由于牛舍不经常清扫,疥癣或壁虱等寄生虫寄生于皮肤引 起。
2.症状: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,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,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,形成痂皮。
3.防治:①确保牛体洁净,用2%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;②口服虫克星、灭虫丁;③皮下注射阿维菌素、伊维菌素。
要想牛少生病,应树立“防重于治”的思想:
一要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牛体抵抗力;
二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,及时、科学接种疫苗;
三要保持卫生,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,预防外来疫病侵入。
犊牛腹泻
原因:环境,饲料突变,断奶应激,细菌病毒感染都会导致牛的拉稀腹泻。
症状:犊牛的粪便含水量比正常高出5~l0倍,粪便有异味,颜色异样(黄色、白色),因腹泻类型不同,粪便中还可含黏膜和血液。
治疗:以消炎、收敛止泻和补液为主。消炎可用氟苯尼考,每次5毫克/千克。氧氟沙星,每次8毫克/千克,每天服用3次,连服2~3天。收敛可用鞣酸或鞣酸蛋白,每次5克,每天2~3次,连服2~3天。对于有失水症状的病犊,补液+分重要,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~l000ml,静脉注射。冬天补液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不要过冷,以免对心脏造成不良刺激。近年来,□服补盐液也已广泛用于犊牛腹泻的治疗,效果较好。
牛肺疫(牛巴氏杆菌病)
(l)急性败血型:体温突然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,脉搏加快,食欲减退,被毛粗乱,鼻镜干燥、呼吸困难,反刍停止,有时还流鼻液和眼泪,腹泻,粪中可能混有纤维蛋白甚至血液,有时尿中也可能带血,-般在24小时内死亡。
(2)肺炎型:病初表现为虚弱,结膜充血,心跳加快,体温升高,呼吸困难,胸膜肺炎症状逐渐明显,鼻液带血呈红色,干咳,胸部叩诊有浊音,听诊呈锣音。
(3)水肿型:病牛胸前及头颈部有水肿、重者可波及下腹,舌咽肿胀,眼红肿、流泪,流涎,呼吸困难,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。
治疗:发现此病应及早隔离治疗,大牛用青霉素l00一300万单位,小牛减半,进行肌肉注射,也可用l0%磺胺噻唑纳溶液每头l00一l50ml肌肉注射,-天2次。
CONTACT US